您的位置:首页>健康 >

平均保费较低 5成消费者通过互联网购买过保险

2021-11-26 13:41:21    来源:和讯保险

已有5成消费者通过互联网购买过保险,而这其中90后青睐理财,70后和80后则更“惜命”。11月24日,元保、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联合凯度集团发布了《2021年中国互联网保险消费者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互联网和传统渠道购险意愿差距缩小

《报告》显示,传统线下网点和保险代理人依旧是首要购险渠道,但已经有5成消费者通过互联网购买过保险,高学历、高收入、高城市等级的“三高人群”更认同互联网保险,过线上渠道购买保险的比例更高。这主要是源自“三高人群”对互联网更为熟悉、更关注产品性价比而非品牌本身、对自主选择有能力、有信心。

由于平均保费较低,互联网保险整体保费规模在保险行业总保费规模中的占比并不高(2020年不足10%),但从趋势上看,消费者通过互联网购买保险的意愿已升至70%,而在传统渠道的购买意愿降为86%,两者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此外,虽然四线及以下城市的消费者互联网购险消费水平不及“三高人群”,但得益于互联网普及带来的购险便捷性,很多以前未接触过保险的小镇和农村人群表现出很大的保险消费潜力,且由于基数庞大,未来有望成为互联网保险新的增长极。由此可以预见,互联网用户规模和保险消费能力将会持续增长,互联网保险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车险、医疗险、意外险是互联网渠道主力产品

对于互联网保险消费群体有哪些购险特点,《报告》数据显示,消费者已购买过的保险产品中,车险遥遥领先,占比达到62%;紧随其后的是医疗险,占比45%;以及意外险,占比42%。这与线下渠道有着明显差异,性价比高打动了互联网保险消费者,不过仍有一些消费者并非价格敏感型。以报销型医疗险年度花费为例,报告显示,三分之一消费者能够接受区间集中在501-2000元,但还有超10%消费者对价格不敏感,认为只要服务好,能接受高价格。

互联网保险消费者并非一味追求价格低,用户对好服务的需求可见一斑,优质服务不仅可以赢得口碑,也可以为产品定价增加“砝码”。无论是购险前还是购险后,理赔问题都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行业普遍认为,“理赔”和“信任”二者相辅相成,品牌公信力越高,用户信任度越高,越相信理赔有保障。

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主任魏晨阳认为:“用户对于理赔的担心不单纯是信任问题,也折射出保险产品的问题。目前的保险产品和条款的设计过于复杂,用户理解使用保险的门槛过高,造成了很多用户对于保险条款一知半解,因为未知所以担心。用户往往不确定自己是否符合承保条件,担心条款中有‘隐藏的陷阱’,担心有风险时被拒赔。如果保险公司在设计产品时,能够更加简单明了,就能让更多的用户接触保险,接受保险,形成良性发展。”

除了共同关注理赔外,用户在购险前后的关注点略有差异。在购险前,消费者同时还会关注保险公司/平台实力及合规性等,以及售后的服务质量。用户对于增值服务的关注,或许正是国内保险消费心理的体现。很多人认为”买了保险不出险理赔就是亏了”,为了“让自己不亏”就希望获得更多的增值服务,以弥补“消费损失”。由此可见,增值服务有望成为打动用户的营销亮点,也可通过多次互动增强用户粘性。

90后青睐理财产品 70后80后热衷医疗险

通过调研数据,《报告》指出不同人群的购险行为有着明显差异。从性别上看,男性作为家庭支柱,更倾向于购买人身险、意外险等,希望为美好生活保驾护航,责任感更强,而女性更为精打细算,承担了家庭财务规划、旅游规划等,希望为家庭生活添砖加瓦。从年龄上看,80后/90后更会因进入人生新阶段而购买保险,而60后/70后更易被身边人或自己的健康状况触动而购险。

同时从购买保险产品的类型上看,90后对于“理财保险”更为青睐,购买过“理财保险”的90后占所有参与调研90后人群的35%;70后/80后更“惜命”,更热衷医疗险;60后则更倾向于“财富传承”,购险最偏好人寿保险。

另外,《报告》显示,对于未来的互联网保险的趋势来说,“非标体”、“低门槛”有望成为互联网保险突破口。三成消费者期待在针对特殊疾病的产品上可以有更多选择,关注参保门槛。可以预见,带病体等特殊人群保险需求将持续增长,在非标体、老年群体等蓝海市场,互联网保险将大有可为。

相关阅读